作者
壹哥
出品
壹条电影
引子
本来没打算看这季的《演员请就位》,但耐不住第一期,尔冬升就连续怒骂陈宥维、张大大,占领话题高地的同时,也会给人一个错觉:
演技类综艺开始正常了?我们终于要正视表演这门专业了?
以及,一路跑偏的行业,或许会迎来拨乱反正了?
当然,多看两期就会发现,肯定是我想多了——相信一档综艺会推动行业的概率,大概和美国总统选举的民调可信度,差不了太多。
郭敬明在第一期里说,他为什么觉得这个综艺好,是因为很大程度还原了当下影视行业的现状。
这话说得没错,但我连着五期看下来,一个更深的感受是:
这个综艺的确很好,因为它很清晰地告诉了我们,影视这个行业,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坏的。
所以,对综艺本身的吐槽,大家已经看的够多了,不妨就透过节目来聊聊,这个崩坏到底是怎样发生的。
1.
导演的权力
这季的四位导演,基本代表了国内主流导演的四个类型:
陈凯歌,内地导演代表;尔冬升,香港导演代表;赵薇,中生代演员兼导演代表;郭敬明,圈外跨界转导演代表。
从这四个代表,基本能看到过去30年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。
陈凯歌在上一季就说了,电影,是导演的艺术。这个定义没错,放之四海皆准,《演员请就位》找来导演做导师评审,也是打的这个噱头。
而这也正点出了那个问题所在:
中国影视圈,导演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。而多数导演,又是不配拥有这个权力的。
即便贵为中国电影的泰山北斗,陈凯歌也无法做到样样精通。
比如排练《门徒》那场,他自作主张给演员更换服装,毒枭低调的衬衫换成大红色的唐装配金链子,卧底普通的黑色西装换成扎眼醒目的空军服,直接导致表演的真实性和整体观感大打折扣。
搞砸一场表演没什么,关键是这背后的心态:
权力过大,让很多导演显露出独断专横的那面。
这个特点,放在陈凯歌这样功成名就的导演身上,就是好为人师。
点评时洋洋洒洒指点江山,导戏时态度强硬不容冒犯。所有人都要顺着他来,一切都是他说了算,有反对意见?附和得不够积极都是不行的。
而放在郭敬明这样极度渴望被认可的导演身上,就是强刷存在。
因为没有作品,无法被主流市场接受,郭敬明的选择是,先在同样没有被主流接受的演员中建立起带头大哥的形象,比如,他出乎意料地将S卡给了完全不够格的何昶希,且非常笃定,他的解释是,“差生也有被受教育的权利”。
而在被公开质疑后,恼羞成怒写在脸上,他直接回怼自己的标准就是“我想找他拍戏”,明显是失态的表现。
虽然资历、能力和身份都不尽相同,但某种程度上,作为导演的陈凯歌与郭敬明还是挺像的。
他们都享受权力,享受恭维,听不进不同意见。在剧组,他们就是绝对的主宰者,没有人可以挑战他们的权威。
有人说,导演权力大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传统,但要我看,其实原因无非两个:
一是缺人才,所以跨界做导演才会越来越多;二是缺体系,所以才需要导演来大包大揽。
而当脑袋里的能力,配不上手中的权力时,我们不仅看不到好电影,更会生产出一个又一个狂妄自恋的强权导演。
2.
演员的困境
当然,《演员请就位》的核心,是演员。而演员的核心,是困境。
毕竟,如果行业够景气,大家都忙着拍戏,谁还有闲工夫来这里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