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时代》是烂片还是好片,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。说点有关系的吧。
“友谊地久天长”是开场曲,这戏的主题是四个女人之间的友谊。好好想想,专门写女性友谊的片子,多么?有人说,女人之间的友谊,就是一旦有了好男人,就灰飞烟灭的东西。
那么,说小时代是一部女汉子的养成史,完全不为过。
从第一部,为了把堵在高速上的服装送回发布会,四个妞穿着礼服脱掉高跟鞋一路狂奔;到第三部,美女扔下手拿戒指求婚的男友,跑去拖回被拍了板砖一头是血的闺蜜。你会发现,男人在这里足够养眼,但几乎不承担传统男人的义务。
显然我们的大时代并非已然如此,但又确实昭示了当今生活的某种趋势:女人,必须承担更多。
好,这是我下一篇要说的。今天的关键词是“背叛”。
背叛是人类历史上的老戏码。
古有中了状元抛妻弃子的,今天有前中情局成员给自己的祖国爆料的。我们不论是非啊,只说行为。
如果说起友谊里的叛变,通常为两个:爱情和利益。当然,爱情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神经病的利益。小时代里的背叛,比如闺蜜甲竟然背着闺蜜乙和他的男友上了床,或者闺蜜丙知道闺蜜丁失去工作的可能,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主动沟通,导致后者极其不利,上升到被动挨打脸面无存之类的境遇。
很老套是么?
其实友谊,也就是盟友间的关系,何不是如此老套地纠葛着?
小时代里的主人公“顾里”,是典型的女王,或者说,她很“美国”。而另外三个妞,就是传说中的小伙伴了。日本?菲律宾?以色列?沙特?
我不对位,你愿意就自己想。
但是道理一样。国家之间,我们常说,只有利益,没有友谊对么?
其实在盟友之间,也是有利和情的。所谓利,好懂。所谓情,不是花前月下,是价值观的认同。这和人与人之间一样,当你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,趋近的价值观,甚至信仰,你们便容易走近。因为走近那个人,相当于认可自己,认可自己,是最安全的心态和生态保障。
所以中东大乱,问题复杂,很多不是以国界论,而是拿教义分。穆斯林和犹太人就是不容,逊尼派和什叶派就是争斗。什么叫做盟友?互相用得上就是盟友么?盟友不光是眼前利益,还有内在长久的共用安全感作为支撑。所以,不难理解,西方国家为何视我们为异类?意识形态,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承认的距离。
好,说盟友内部。美国的盟友,这一两年折腾得够嗨。有位专家说,美国监听欧盟是伦理问题。我问为啥?他说,大街上耍流氓就算了,可美欧是亲戚,对亲戚耍流氓,你不是乱伦是什么?
哇,噢,这。。。有理。(此处省略感谢专家的个字)
美国和以色列黏糊在一起吧,但是因为靠近伊朗,以色列很烦躁不算,连沙特都敢在联合国不给脸了。历史上有过么?是可忍,孰不可忍?
可见身为盟友,最怕背叛,乃至一点点类似背叛的苗头。
还是建议大家看小时代3。2确实有点2,这几个演员太年轻,想演内心冲突戏,镇不住。但是3很搞笑,你可以当成这是个大个的MV,也可以重温港剧当年的无厘头搞笑。不过卸去外壳,你看得见创作者对于“背叛”这种处境的化解努力。
首先我必须说,从编剧角度上此环节有破绽,你未必能够完全认同她们在情感上的转变。为什么就忘记了背叛的疼痛呢?至少我觉得理由还不够硬气。
但是,从提取影片营养的角度上讲,作者,也就是郭敬明,不管人家身高如何,还是试图让友谊上升一个高度的。
我听过一句话:爱情,就是因为爱,让你容得了它的无情。
这话对人和人之间的友情,国和国之间的盟约,其实是一样的。无论国家还是人,作为个体,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利益,损害自己的盟友。
那么身为盟友,是选择因为伤痛放弃这份关系,还是容得了这世间的无情呢?毛主席说: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懂得了沧桑,才见得了阳光。这话不是毛爷爷说的,是我说的。虽然我还不太懂。所以我有更阳光的潜质。
但做了这几年的国际政治,就知道美国再怎么监听默克尔,他们也不会翻脸。尤其当乌克兰那边,大敌当前。也知道沙特再闹,无非是和美国老大撒撒娇。
而我们呢?
当你的脑袋,像小时代里最女神(经)的唐宛如一样被拍出个大口子;当你像顾里一样身为女王,直逼美国老大的威武,却尝到了什么是无地自容。你就知道,生活本不完美,有时还难免流血又流泪,这时你才懂得,为什么这世间有一些你原以为不靠谱的人,他们还像六人行里唱的那样“Iwillbethereforyou”。
他们,就是传说中的朋友。
还是叫朋友吧,不要叫盟友了。听上去好冷。
而背叛,不过是人生的必修课而已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