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皮果,在每年的柑橘种植过程中都是一大难题,严重影响柑橘的外观品质及销售价格。导致柑橘花皮果的原因有很多,今天我们就来看下真正导致柑橘花皮的原因,以及该如何减少花皮果,卖上好价钱呢?
原因一、病害
1、砂皮病
在谢花后至膨果期均可发生,发病果皮表面产生褐色胶质小粒点,果皮粗糙,有砂质感,发生严重的可以连成片呈泥块状或泪痕状。
类似褔涂,或龙彩
2、疮痂病
病果表面粗糙、灰白色,表皮呈木栓化隆起,果小、味酸、品质变劣,影响经济价值。
选用福万佳,或龙彩,或明润丰等药剂。
3、灰霉病
病菌在花瓣上开始发生,谢花后花瓣粘在幼果上传播病菌引起发病。果上病斑不规则,发病后病斑有灰色霉层,失水干枯后变硬、隆起。病果表面容易木栓化,形状不规则。如果病果成熟度高,容易发生褐变、变软,上面有鼠灰色霉层,失水后干枯脱落。
4、白癞病
柑橘果皮病害,幼果、膨果期均有发生,病斑大小不一,多在果皮上形成白色点状、线状、不规则形病斑,扁平或略微凸起,刮去病斑可见绿色皮层,有时表皮破裂呈碎屑翘起,形似癣癞;贮藏期病斑形状不变,颜色加深。
选用福万佳,或中化氟啶胺。
5、黑星病
又称黑斑病,病菌从幼果期是开始侵入,在近成熟时显症,呈黑褐色小圆形斑;病斑四周微隆起,病健部明显,边缘出现暗红色或黑褐色,中央呈现灰褐色,并有许多黑色小粒。
采用的药剂以龙彩,或褔涂,或明润丰
6、溃疡病
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,形似火山口。但病果只限于果皮,不会为害果肉,故病果不会变形,但易脱落。
采用春雷喹啉铜+乐透,或是春雷霉素+喹啉铜。
原因二、虫害
7、蓟马
在谢花后至幼果期危害较大,以锉吸式口器锉伤幼果果皮,一般伤疤位于果蒂四周呈环状,典型症状为围绕果柄的圆圈斑痕,果实膨大后现银白色疤痕。一般疤痕出现在果蒂周围,呈环状或果腰位置半弧状,以果柄为中心的斑痕圆圈的典型果面伤害状。尤以谢花后至幼果直径1cm时受害起重。
需要用亩旺特+吡虫啉,或是备力威+红锈美除虱螨脲/世佳虫清。
8、红蜘蛛、锈壁虱等害虫都会在果面为害,致使果面变色,影响果实正常生长发育。原因三、机械损伤
多为风刮伤,在枝叶较密的柑橘树中,大风吹动枝叶刮伤幼果,伤痕一般不规则、较深,伤口易感染病菌,果实长大以后果面较为粗糙或者呈凹陷状。
原因四、药害
在幼果弱势时期、高温日晒情况下,使用乳油剂型、有机磷、炔螨特、三唑锡、杀梢剂等农药以及其高倍数,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。(在花蕾期、幼果期选择杀虫杀螨时,应优先选择悬浮剂类产品)
主要区别
1、灰霉病,病斑跟风刮伤有些类似,但却更突起,肿胀,病斑面积较大,易刮除;
2、白癞病,多为扁平或略凸起,但无圆锥状突起,刮去病果皮可见绿色皮层;有时表皮层破裂呈碎屑翘起。
3、疮痂病,果皮病斑后期会出现黄褐色木栓化突起;
4、溃疡病,果皮病部呈火山口开裂状,病部中央为灰白色;
5、蓟马,多集中在幼果肩上,围绕果柄成圈状;或在果腰上呈半弧状,斑点不易刮除;
6、风刮伤,果皮表面多粗糙或凹状损伤,不易刮除。
主要防治方法
1、花期定期摇花,大雨过后及时摇花,防止烂花,沤花;注重开花前、幼果期病虫害的防治,是减少果面伤痕,提高柑桔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2、着重对疮痂病、炭疽病、黑星病、砂皮病、溃疡病、蓟马、跗线螨等病虫害的预防;全年加强对红蜘蛛、锈壁虱的防治,采用布加迪+铂锐阿维,或铂锐阿维+乙螨唑+亩旺特/红秀美除。建议平均15-20日喷施一次保护药剂,提高用药水平。
3、幼果期高温天气,注意农药类型及剂型的选择,避免使用有风险的药剂造成药害花皮。同时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,减少环境污染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