呵护肌肤靓丽一夏

张艳峰

皮肤科主任,副主任中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
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皮肤病、性病,对过敏性疾病、病毒性疾病、真菌类疾病、性传播疾病及痤疮、酒糟鼻、黄褐斑、银屑病等有独特的治疗方法。

出诊时间:每周一、三全天出诊

入夏以来,前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居高不下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夏季气温高、湿度大,便于病原微生物及蚊虫的生存和繁殖;加之日光照射强烈,人们出汗多、皮肤暴露面积大,导致各类皮肤病高发。下面就围绕几类常见皮肤病,谈一谈夏季皮肤的呵护。

细菌感染性皮肤病

1

毛囊炎、疖

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炎症。

毛囊炎表现为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,逐渐形成脓疱,中心有毛贯穿,周围有炎性红晕,多分批出现,互不融合,自觉轻度痒痛。

疖表现为圆锥形毛囊性炎性丘疹或结节,中央逐渐坏死变软,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,自觉灼热和疼痛。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。

2

丹毒

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,为皮肤、皮下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。开始时可有全身不适、发热、畏寒、头痛及恶心等前驱症状。皮损好发于小腿和面部,表现为境界明显的鲜红色水肿性斑片,表面紧张发亮,有时中央可出现水疱,有灼热感。

3

红癣

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,常见于男性成人。易发生于腋窝、腹股沟、臀缝、第四五指间等皱褶部位,表现为境界清楚、边缘不规则的红色至褐色斑片,表面光滑或有糠秕样鳞屑。一般没有自觉症状。

4

腋毛癣

发生于湿热季节,病原菌为纤细棒状杆菌,仅感染腋毛或阴毛,患部皮肤正常但多汗。表现为腋毛或阴毛毛干上出现黄色、红色或黑色集结物,毛干变脆易折。患者无自觉症状。

防治小贴士

预防以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,应以平时注意个人卫生、保持皮肤清洁为主,同时,防止各种皮肤损伤,昆虫叮咬后应避免搔抓,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。一旦患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,应及时治疗。如已化脓者,尤其是在鼻翼两旁和上唇部,切勿自行挤捏,医院切开引流,以免细菌沿血进入颅内引起感染。

真菌感染性皮肤病

夏季潮湿高温适合真菌生存繁殖,所以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。

1

手足癣

往往夏季加重,秋季减轻。常表现为四种类型:

⑴角化过度型:表现为皮肤粗糙,角化过度,无水疱及脓疱,皮损对位于足跟、足跖和足旁。

⑵丘疹鳞屑型:为最常见的一型,表现为小片状脱屑,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边缘,病情加重时出现红斑、丘疹。

⑶水疱型:常位于趾间、足跖及侧缘,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,壁厚发亮,疱干后脱屑。

⑷浸渍糜烂型:常侵犯第三、第四趾间,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,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,可有少许渗液。易继发感染,常发出恶臭。

2

股癣

股癣发生于腹股沟,多见肥胖或(和)多汗者。开始为丘疹、丘疱疹或水疱,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展蔓延,形成环形或多环形,边缘微隆起,狭窄而不连贯,中央炎症减退,伴脱屑或色素沉着。

3

花斑癣(汗斑)

多发于胸背部,主要见于出汗较多的人。表现为黄豆至甲盖大小的斑疹,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状,表面附有糠秕样的鳞屑,呈灰色、褐色或黄棕色不等,时间较久的呈灰白色,状如花斑。偶有轻度瘙痒。

4

念珠菌性间擦疹

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,好发生于腋窝、腹股沟、臀沟、乳房下等皱褶部位,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湿润糜烂面,基底潮红,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、疱疹或脓疱。

5

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

好发于皮脂腺分布丰富部位如上背部、胸前、双肩等,皮疹为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,间有小脓疱,周围有红晕。呈弥漫性或散在对称分布。自觉不同程度瘙痒、灼热或刺痛感,出汗后加重。

防治小贴士

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关键,在于注意个人、家庭和集体卫生,尽量避免与癣病患者密切接触,更不要接触有癣病的动物如狗、猫等;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、毛巾、拖鞋等,对患者使用过的衣物、鞋袜等高温消毒。浅部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,应根据患者及皮损的情况选用药物,如感染情况较重、皮损面积较大时,可选用一些口服抗真菌药进行全身治疗。

昆虫所致皮肤病

1

虫咬皮炎

夏季螨虫、蠓、蚊、臭虫、跳蚤、毒蛾、隐翅虫等昆虫大量孳生。其刺激皮肤后可以出现刺痛感,刺伤处可出现水肿性红斑、丘疹或风团,中央可有一针头大暗红色瘀点,在瘀点周围出现特征性苍白色晕。皮疹反应因人而异,有人被叮咬后毫无症状,但一些敏感者可出现明显红肿,伴剧烈瘙痒和烧灼感。

科学施治小贴士

一旦被蚊虫叮咬,局部可外涂止痒剂,如瘙痒剧烈或皮疹严重时可酌情使用抗组织胺药等。此外应避免搔抓,以防抓破后继发感染。

2

蜂蜇伤

为蜜蜂、黄蜂、大黄蜂及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并注入毒液所引起的急性反应。刺伤后局部立即有灼痛和瘙痒感,很快出现红肿。如同时被多数蜂蜇伤,可出现大面积肿胀,并可出现发热、恶心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如被大黄蜂蜇伤,可出现休克、昏迷、抽搐、呼吸麻痹等,严重者可致死亡。

科学施治小贴士

首先应设法拔出毒刺。如为蜜蜂蜇伤,其毒液多为酸性,可外涂10%氨水或肥皂水;如为黄蜂蜇伤,其毒液多为碱性,可外涂5%醋酸。如蜇伤处红肿疼痛明显,可局部注射2%盐酸普鲁卡因或皮下注射吐根碱并口服抗组织胺药和止痛药。全身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激素和蛇药片治疗。

温热引起的皮肤病

1

痱子

为高温湿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不易蒸发引起的小水疱或丘疱疹。临床上分为四型:

⑴白痱(晶形粟粒疹):皮疹为针尖至针头大的浅表性水疱,疱液清,壁极薄,易破裂,自觉症状轻微。

⑵红痱(红色粟粒疹):最常见,损害表现为针帽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,周围有轻度红晕,常成批发生于躯干部。自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。

⑶脓痱:主要发生在皮肤皱褶处及小儿头皮,表现为丘疹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。

⑷深痱:损害表现为多数炎症性丘疹,出汗后可增大,可伴有中暑症状。

防治小贴士

注意加强室内通风降温,衣着应宽大,及时更换汗湿衣服,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勤洗澡,揩干后扑痱子粉或爽身粉。痱子的治疗主要以清凉、收敛、止痒的外用药为主,必要时内服抗生素。

2

夏季皮炎

为炎热引起的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。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,尤其是小腿,为大片鲜红色斑,其上有密集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,久之皮肤可增厚,伴剧烈瘙痒。天气转凉后可自然痊愈。

防治小贴士

保持室内通风干燥,衣服应宽大轻薄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勤洗澡、换衣。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。

日光引起的皮肤病

1

日晒伤

一般于日晒4-6小时出现皮损,至12-24小时达高峰,表现为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境界明显的红斑、水肿,严重时发生水疱、大疱,伴瘙痒和刺痛感。晒伤面积大且严重者可出现发热、头痛、恶心等全身症状。

防治小贴士

避免过度日光曝晒,外出时注意遮阳,如戴遮阳帽、穿浅色长袖衣裤、外涂防晒霜。处理以对症为主,如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做冷湿敷等,对广泛而严重的晒伤,可用小剂量类固醇激素和消炎痛内服。

2

多形性日光疹

为日晒后的变态反应,表现为皮肤露出部位出现红斑、丘疹、风团或水疱等皮疹,以小丘疹和丘疱疹最为多见,但某一患者常以一种形态的皮疹为主。本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,日晒后皮损明显加重,瘙痒也加剧。一般到秋季以后病情可明显好转。

防治小贴士

尽量避免日光照射,外出时可外涂防晒霜。治疗可选用抗组织胺药内服,也可选用氯喹治疗,外用药物常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。

夏令季节,暑热之邪当道,是各类皮肤疾病的高发期。除了对以上常见皮肤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,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:

一是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宜,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、鱼类等,少吃辛辣、高脂、刺激性食物;

二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、盐分,保持皮肤的滋润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;

三要合理调适精神情绪,保证充足睡眠,保持心态积极健康、精神舒畅;

另外,还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,增强自身抵抗力。

关于我们

医院是一所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保健为一体医院,现为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、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、国家级胸痛中心、河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红十字承德市急救中心、承德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。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、医院、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、全国脑卒中医院等诸多荣誉称号。

欢迎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mdongd.com/hbxzl/36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