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作为人体最庞大的器官,其结构由里往外分为:皮下组织、真皮层、表皮层。其中,皮下组织位于真皮层下方,其作用为缓冲和储能。内含有血管、皮下脂肪、毛囊。真皮层位于中部,内含有皮脂腺(分泌皮脂)、汗腺(排汗降温)、毛细血管(连接动静脉,供氧与能量、排二氧化碳和废物)。表皮层位于最外层,是皮肤的屏障,有物理防晒和隔水作用。表皮层不含毛细血管,靠真皮层的毛细血管往表皮层长的“乳突”渗透供能。
面部毛细血管主要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层,管径极细,平均直径为6~9μm,连接于动、静脉之间,且血管壁薄,血流很慢,通透性大。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、基膜以及周细胞组成。其主要功能是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。表皮层的营养,通过毛细血管输送到真皮层的细胞之后,靠细胞之间的缓慢渗透到达表皮层。
当收到外界环境刺激时,毛细血管会通过正常收缩和扩张,以控制血流量来调节体温。当外界环境刺激超出了毛细血管的耐受范围,毛细血管过度扩张而失去弹性,从而形成红血丝。
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真皮层重要的细胞之一,内皮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,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Ⅰ(AngⅠ)变为血管紧张素Ⅱ(AngⅡ),AngⅡ收缩血管。ACE还可催化缓激肽等肽类扩血管物质的降解,而引起血管收缩。因此,提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可以抑制毛细血管的扩张,因此抑制红血丝的产生。
总体来说,红血丝的形成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类:原发性红血丝,即先天性遗传造成的;后发性红血丝,主要是后天原因形成。我们接触的面部的红血丝,大多是后天皮肤护理不当,或者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引起的,这类红血丝只要护理得当,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。
一般而言,导致红血丝的原因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:
过度的清洁
过度清洁可能会造成皮肤屏障受损。有害物质可以通过“受伤的”角质层,更多更快地渗透进皮肤,增加炎症因子和自由基,会造成毛细血管的扩张,最终可能形成红血丝。
太阳与紫外线
长时间没有防护地暴露在干燥的空气和强烈的紫外线下,同样会使得毛细血管扩张。阳光中的紫外线(UVA)会激发出更多自由基,这些自由基可以进攻毛细血管壁,使得毛细血管壁失去弹性,长此以往失去弹性的毛细血管扩张以后无法再恢复到原有的状态,导致红血丝出现后不能消退。
炎症
由于皮肤炎症的发生,细胞会向毛细血管求援,让它释放出大量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,来消灭入侵的有害物质。为了维持机体的健康,毛细血管就开始扩张,,对抗炎症,但是长期炎症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持续扩张,最终失去收缩的能力,也就出现了红血丝的现象。
不正确的使用护肤品
不正确地使用高浓度果酸、水杨酸和维A酸等高刺激性的护肤品,也有可能造成红血丝。因为长时间使用这些高刺激性物质会造成皮肤屏障的破坏,还会对皮肤表层细胞造成伤害。
物理因素刺激
长期处在高、低温的工作环境,厨师、电焊工、锅炉房等被火焰熏烤,紫外线照射、高温、冻疮的刺激,把毛细血管反复折腾,超出正常耐受能力,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破裂,造成面部泛红或紫红色。还有,工作环境主要在野外,长时间没有防护地暴露在干燥的空气和强烈的紫外线下,也会造成毛细血管长期扩张甚至破裂,形成红血丝。
激素
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,会影响局部皮肤的正常代谢,导致胶原变性,降低毛细血管的弹性,增加毛细血管的脆性,角质层变薄,皮肤屏障功能下降。毛细血管一张一收,很容易出现红血丝症状。
综上所述可知,红血丝产生原因共性:皮肤天然屏障破坏,表皮层严重受损,真皮层毛细血管上移增生,扩张的毛细血管内存在淤血。
针对红血丝,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预防并修复。
修复皮肤屏障:表皮层作为皮肤天然屏障,是皮肤防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。
增加血管强健度:通过调控血管相关酶系统,来改善血管强健度,并促进血管收缩。
促进面部微循环: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,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,可以延缓皮肤的衰老,保持肌肤的活力。
增强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活力: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构成网状支撑体,给真皮层有力的支撑。
目前在市场上,化妆品常用修复毛细血管的活性成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广州际州贸易有限公司